在水流湍急的白天,在暴雨傾瀉的夜晚,他們全然忘卻了時間流逝,他們守在前沿、沖在一線、戰在風口浪尖,把初心使命體現在一次次應急擔當中,成為守護這座城的“哨兵”。
“東港區應急指揮中心,你區船只是否已全部進港,人員是否已全部上岸……”9月14日凌晨1點,日照市應急指揮中心內燈火通明,大屏幕的畫面牢牢鎖定臺風“梅花”的路徑,應急指揮救援中心主任周生輝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防汛防臺風會議要求,不間斷通過視頻會議系統調度沿海各區漁船情況,確保臺風“梅花”登陸山東之前,所有漁船安全返航進港避風,人員安全上岸避險。
嚴陣以待,吹響防汛防臺風“集結號”
即便出現險情的概率只有0.1%,也要有100%的準備。
“目前哪里雨情最大?”“各區縣情況怎么樣?”9月15日晚10點,日照市應急管理局班子成員們依然堅守在值班值守一線,一刻也不停歇地在協調、調度、督導。從9月13日全省防汛視頻調度會議召開后,原本就是24小時值班值守的市應急指揮中心更是忙碌了起來,一群應急人正在崗位上筑起最堅實的“守護網”。
作為指揮中樞,科學調度是關鍵。市應急指揮中心大屏上面密密麻麻顯示著“防臺”專題的重要信息,十余位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碌著。在這里,工作人員只需一個“大屏”,便可實現險情預判、風險規避,精準落實各項防御舉措,借用“智慧圍墻”打好防臺防汛的主動仗。應急指揮中心作為防汛防臺的“前哨”,及時上傳下達,匯總風情雨情工情災情,掌握、收集人員、物資、應急轉移及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及時研究部署防御應對各項舉措,強化搶險救災準備。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應急指揮中心還在與省里和區縣實時視頻連線,市防總各工作組早已飛速運轉起來。一雙雙眼睛,緊盯著臺風“梅花”的實時走向以及水雨情數據;一份份文件,從區縣防總密集傳遞上來進行匯報;一道道防臺指令,從省里發送到市里,進而到區縣鄉鎮……
多方聯動,織密織牢防汛“安全網”
你全力保障人民,我傾力保障你們。“飯菜六點半已到位,但是大家卻都顧不上吃。”“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全力保障后勤工作!”市應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鹿慶民告訴科室人員。在防汛防臺工作中他們安排專人值守,全力保障信息的上傳下達,第一時間將上級文件、省市領導批示精神呈報給局領導,供領導決策;第一時間將各類信息上報至上級部門,讓上級領導及時掌握防臺風的第一手資料,充分發揮了辦公室樞紐作用。
面對防臺這場不容有失的大考,科技“軟實力”,成為日照“硬核應急力量”的一個縮影。科信科積極備戰防臺風工作,全體人員連續3天加班值守,做好防汛物資、救援裝備、救援隊伍等應急資源數據更新準備工作,提供網絡和技術保障,確保各信息系統、視頻平臺運行良好。
“我市從14日起出現明顯的降水和大風天氣,預計大風降水天氣將持續至16日,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里是日照市應急指揮中心”“剛剛接收到信息,‘梅花’將在日照到青島沿海進入山東”……13日以來,新聞宣傳科組織各新聞媒體通過直播、電視、新媒體、應急短信等滾動發布臺風24小時最新動態信息,提醒廣大群眾,提醒各級各部門及廣大市民做好防范工作;市委宣傳部派員進駐市應急指揮中心,專門組織各類新聞媒體開展防臺風工作全過程動態跟蹤報道。
12日起,市防總組織氣象、應急、水利、海洋等部門密切關注臺風動向,滾動會商研判,科學安排部署,其間共開展會商20余次,并先后發布防汛防臺風Ⅳ級預警、啟動Ⅳ級應急響應、發布部分“五停”指令(部分停課、停工、停業),及時啟動日照市自然災害救助預警響應,牢牢掌握了臺風防御工作主動權。
主動作為,吹響防汛防臺風“沖鋒號”
協同發力,“靶向式”督查,防汛防臺的同時,企業安全更要抓細抓牢。局內迅速將安全生產督導組轉化為防汛防臺工作專班奔赴各個區縣開展檢查督查工作,切實督促幫扶企業做好防汛防臺應急準備工作。到重點企業安全檢查,指導企業抓緊完善防臺措施,查漏補缺,筑牢防臺防汛的“隔擋墻”。對市內非煤礦山、危化品、工礦商貿等重點企業進行檢查,檢查人員深入車間生產線、儲存間、電機設備間進行逐一摸排,對容易引發內澇、容易引起觸電、容易發生墜落的點位進行警示,要求立即整改,組織全面緊急消缺,落實安全防護措施。
精準賦能,“立體式”保障。“各級各類防汛搶險救援隊伍現已全部集結待命,各市級專業救援隊伍、社會救援隊伍也已及時調整和充實一線力量,做好執勤備勤工作,時刻待命,隨時準備進入救援實戰狀態。”市應急管理局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科負責人張燕介紹,“市級14支共計543人完成裝備檢查準備,全部進入備勤狀態。全市各級7200多名防汛責任人全部上崗到位,總計1120支、2.82萬人的搶險隊伍已在崗待命,保證各救援隊伍、救援裝備隨時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厲兵秣馬戰風雨,上下同心抗臺風。日照市應急管理局統籌調度,科學指揮,這群應急尖兵克服連續作戰的疲憊,在最關鍵時刻毅然前行,沖鋒在防汛防臺的最前沿,全局人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保障防汛防臺安全、減少災害損失做出了應急人最大的社會貢獻。他們櫛風沐雨為安瀾,編織出一張結實的“防汛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日照應急人的責任和使命擔當。
【記者手記】
用精細筑牢防汛防臺銅墻鐵壁之基,日照市應急管理局牢牢抓住防臺“窗口期”,抓細抓實各項防汛防臺措施,進一步強化應急監測預警,進一步抓好風險排查管控,進一步做好應急保障準備,進一步加強新聞宣傳引導……四個“進一步”,立足防在先、防在前,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以工作的確定性應對臺風災害的不確定性,旨在把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他們顧不上吃飯,顧不得休息,只為踐行:生命至上,應急向前!在這場大戰大考中,日照市應急管理局全體人員全部奮戰在防汛防臺第一線,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他們拿出最嚴態度、最實作風、最強擔當,他們站得出來、豁得出去,靠前指揮、守土有責,當好了群眾“主心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嚴密布防、嚴陣以待,把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落實在防汛防臺的具體行動上。
(日照應急管理)
防汛器材中的產品分類較多,其中包括:
堵水類: 折疊堵水墻、鋁合金堵水墻、防汛沙袋、吸水膨脹袋、裝配式子堤、裝配式圍井。
拋射類:美式拋投器、韓式拋投器、遠距離拋投器、手動拋投器、船用手動拋繩器、75式拋投器。
打樁類:ZL-020型打樁機、ZL-120型打樁機、ZL-200型打樁機、汽油打樁機。
照明工具/設備:防爆照明燈、手提照明燈、落地照明燈、移動照明燈、升降照明車、頭戴照明燈、強光手電筒。
救援運輸:水路兩棲車、玻璃鋼沖鋒舟、充氣橡皮艇、救生浮船、氣墊船。
搶險工具:鐵鍬、洋鎬、工兵鏟、鈀、鋤頭、十磅錘、砍刀、方鏟、電鋸、切割機、擴張器、救生繩、千斤頂、塑料袋。
穿戴裝備:防汛戰斗服、防寒雨衣、雙背帶、救生衣、水鞋、毛巾、水壺、頭盔、氧氣瓶、潛水服、氧氣罩。
水上自救裝備:救生圈、救生浮筒、手環式救生衣。
儀器類:水濃度測量儀、水位測量儀、水質測量儀、水位監測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