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主汛期,又到一年北方多雨季。入汛以來,山東省內多地市暴雨比往年來得更加猛烈——
如果說防汛救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么水文監測預報就是第一個打響的“情報戰”。
河湖之上,風急浪卷。作為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的“耳目”“尖兵”,面對較常年“壓力山大”的2022年汛期“大考”,山東水文人如何打好這場防汛“主動仗”,守護人民“生命線”?在省水文中心黨委有力、高效的安排部署下,山東水文人憑借著頑強毅力、專業精神、超負荷付出,與一場場暴雨洪水進行賽跑、對一組組精準數據進行快速輸送……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全省河湖安瀾提供堅實支撐。
最快部署——
“七下八上”防汛硬仗,從充分準備開始
入夏以來,大家普遍有個感覺:今年的雨,比往年來得更早了些、更大了些、更急了些。這雨究竟大了多少?截至8月3日,全省年降水量529.1毫米,列1916年有逐月降水統計資料以來歷史同期第5位(歷史同期首位1964年668.5毫米)。入汛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476.2毫米,居1958年(1957年484.9毫米)以來歷史同期首位。尤其6月26日到7月13日,不到20天,全省先后有5次強降雨過程,共啟動水文應急監測IV級響應2次。降雨區重合度高,間隔時間短,防御難度大,給防汛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7月12日,濟南章丘水文中心北鳳水文站測流
防汛抗洪,猶如打仗。常言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派多少“將”去擋,拿多少“土”來掩,都離不開科學的決策部署和充分準備。
為全面貫徹全國、全省水利工作和水文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夯實水文服務水旱災害防御的基礎支撐能力,省水文中心黨委本著“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寧可備而無汛,不可汛而無備”的原則,高度重視,及早從嚴從細部署水文測報準備工作,修訂完善各類方案、預案,完成設備養護708臺(套),修復水毀設施113處,開展演練186場次,參與人員達1733人次。對標“7·20”,全面查找短板弱項,對10條骨干河流進行了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移植條件下的洪水分析,為全省骨干河道災害防御準備提供參考。加強管理,筑牢水文測報工作基礎,修訂多個規章制度,水文測報管理與應急監測體系日臻完備,不斷加強水文測驗質量管理等等,采取一系列“組合拳”,為打贏防汛這場硬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山東還組織水文專家開展大中型水庫納雨能力分析,逐水庫分析流域來水,形成“一庫一策”調度意見,滾動監測強降雨區主要河道洪水。自去年以來,進一步升級服務,由省中心分管負責同志正式簽發,轉發至水行政主管部門,為指導地方統籌做好水庫預泄及河道攔河閘壩聯合調度提供科學支撐。
最美逆行——
別人下雨往家跑,他們卻走向大雨滂沱
一場強降雨,伴隨著雷鳴聲,猛然劃破深夜的寂靜。行人們匆匆往家趕時,一群“逆行者”卻穿梭在暴雨中,行色匆匆趕往洶涌的河邊……這其實就是一名水文巡測隊員最常態的工作,卻也是最不為人知的工作。
青島李村水文站深夜測流
時不我待,歲不我與。嚴峻的防汛形勢之下,各地市水文中心全體職工全員在崗備戰,實時關注衛星云圖,及時了解雨情形勢變化;各測站負責人對測驗裝備進行全面檢查,對監測站點設施設備進行雨前安全和運行情況巡查,及時通知巡測員做好防汛準備;技術人員提前了解監測斷面上游水利工程蓄水情況、下墊面土壤含水量情況等,熟知測站水文特性。
據德州水文中心趙曉天介紹,為順利搶測到第一手水文數據,站上的巡測員需要帶上應急設備立刻驅車前往測驗斷面進行實時測流。有時候,因受暴雨影響,路上積水嚴重,道路車輛阻塞阻礙前進,監測隊伍只能冒雨繞路“跑步前進”,迅速趕到監測點。
洪水來臨,每一次數據的變化,都是科學部署防范洪澇災害的重要依據。暴雨不停,水位迅猛上漲,流速極快,大量的漂浮物沖向斷面,面對復雜多變的水面環境……這種情況下,監測人員更不敢合眼,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和專注。組裝儀器、布設測點、測流、記錄、計算、發報……所有工作都要有條不紊、一氣呵成。為了搶測洪峰,無人退縮。就是這樣分秒必爭,與洪水賽跑,才能保證一組組精準的水文數據從各水文監測站向“指揮部”匯聚,為防汛指揮部門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戰鼓催奮進,實戰淬精兵。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實每位水文人背后,都埋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菏澤水文站有位監測員感冒發燒,卻在暴雨中駐守水文站,實時監測洪水20余小時,洪水過境,家中受災嚴重,雖然水文站距家只有半小時路程,但是為了搶測洪峰,多次路過家門始終沒有踏入一步……
濟寧市水文中心的焦慶是一名優秀的專業技術骨干,一場洪水他就能有效施測到8次流量,為防汛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水文數據支撐。他與職工們一起并肩作戰,雖然升高的血壓和怦怦的心跳在提醒他終究是有些力不從心,但他說“我就是要當一顆望河石,堅守在這里”。
流速儀在波濤上起伏、浮標在浪尖上跳動……無數個他,就這樣不分晝夜,“逆行”而上,追“峰”逐浪,出沒風波里。
最強大腦——
裝備今非昔比,最新雨情五分鐘直達
7月13日凌晨,各監測站點不停地忙碌著。在一個個精確到分秒的時間點,一組組精準數據不間斷傳出。這里有水文工作人員的細致縝密,也有山東水文不斷向現代化、信息化發展的氣魄雄心。
今年全省水文工作會議上,省中心黨委提出: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維,強化全省水文工作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持續推進水文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突破,重點抓好“六個強化”,其中一項就是“強化數字賦能,驅動水文現代化建設‘智慧引擎’”。
山東水文中心打破陳規,勇于改革,通過創新測報方法、推行先進設備、做好新技術分析研究,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模型云、風險評估等新技術,不斷推動信息化整合提升,初步形成了“數據管理一個庫、網絡安全一張網、應用展示一平臺”的系統構架,建立了人機結合的洪水預報及防洪調度一體化系統,實現了由人工預報向自動化預報的重大轉變。
在山東省水文中心的水情信息服務系統界面上,豐富的水文信息、流域水系、水文站點分布、各站當前水文情勢以及流域當前總體態勢都能在界面中得到顯示,各級水旱災害防御及防汛部門可以一目了然地將流域水系特征、當前水文情勢以及未來水情趨勢盡收眼底。目前,這個水情服務系統已經成為水旱災害防御各級領導掌握防汛信息的“有利神器”。
省內地方水文測站的裝備也在逐步實現更新換代。據了解,處于小清河中游的岔河水文站是國家級重要水文站,目前監測站降水、蒸發、水位、流量、地下水、水質均實現在線監測,并采用ADCP測流系統,配備無人機、無人船測流設備等,可實現水文信息“一張圖”,為應戰汛情提供著準確及時有效的數據支撐。
“ADCP這臺設備,目前測一份流量只需要15-20分鐘,而原先帶鉛魚的那種流速儀,可能需要一個到一個半小時才能出一份流速,大大提高了時效性和準確性。我們現在還有實時在線雷達流量測驗系統,可以實現5分鐘采集一個流量數據,可以說更實時、更方便、更快捷了。”水情部陳翠英一邊介紹一邊向記者展示可視化平臺和山東水情信息服務平臺,上面的水文數據曲線圖和河流壩口實時情況一目了然,所有降水數據都是各地5分鐘之內雨情的最新反饋。
精準預報、精細服務,永遠沒有止境。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山東水文也在不斷奮進,努力趕上科技快車道,向著更全面、更高效、更智能進發。
最剛團隊——
嚴陣以待,值班室里不眠之夜
雨一直下,預警尚未解除、洪水還未退去、防汛責任尚在肩上……山東水文干部職工,一直堅守崗位、嚴陣以待,汛“令”而動,向“水”而行。
7月22日深夜,省水文中心水情部會商雨情
對于7月22日那場降雨,很多人記憶猶新,因為“那場雨實在是太大了”。然而,與普通人“雨很大”的感受相比,有一群人的內心是“很緊張”“很煎熬”。當晚,位于省水利廳主樓3層的山東水文水情部會商室,燈火通明。一群人緊盯著水情信息服務系統和水利防汛氣象服務平臺,現場緊張到“呼吸可聞”,大家在會商防汛測報工作,分析水庫納雨能力的同時,桌上值班電話不時會響起急促的鈴聲……
水文數據,監測只是第一步。隨后,還需要嚴謹的數據整編和分析,從而生成對防汛抗旱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水文信息。在這個環節上,一般是水文中心技術負責人和水情人員一直堅守在水情會商室,盯著一行行雨情數據,展開一遍遍分析研判,與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各水文站上報的洪水信息,水情人員都要及時點繪水位、流量過程線及水位流量關系曲線,確保監測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最終形成數據全面、分析合理的水文信息。經過嚴謹分析后的水文信息成果,最終通過電報、傳真、網絡平臺等方式,及時向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防汛指揮部門報送。
“作為水文人,一進入雨季就很容易緊張,這么多年已經習慣了,水情預警預報工作就是吹哨人的角色,防汛抗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累點苦點不算什么。”揉揉雙眼、搓搓臉頰,負責水情工作的孟令杰打起精神又投入到預報分析工作中。
臨沂市水文中心水情預報員杜靜,被稱為“腳下生風的人”,她總是不停地接打電話、翻閱資料、點擊鼠標。“加班加點?那太正常了。困了就瞇一會,有鬧鐘。記著責任就渾身有勁!”她這么說,也這么做了。
任憑波濤滾滾來,更顯水文拳拳心。汛期未過,思想不懈。相信此時此刻,每一名山東水文人仍在以高昂的斗志、務實的作風,能打勝仗的決心堅守在崗位上,用責任和擔當筑牢防汛減災的堤防,用智慧和汗水書寫水文人在防汛一線的精彩華章。
本文轉自:魯網
防汛器材中的產品分類較多,其中包括:
堵水類: 折疊堵水墻、鋁合金堵水墻、防汛沙袋、吸水膨脹袋、裝配式子堤、裝配式圍井。
拋射類:美式拋投器、韓式拋投器、遠距離拋投器、手動拋投器、船用手動拋繩器、75式拋投器。
打樁類:ZL-020型打樁機、ZL-120型打樁機、ZL-200型打樁機、汽油打樁機。
照明工具/設備:防爆照明燈、手提照明燈、落地照明燈、移動照明燈、升降照明車、頭戴照明燈、強光手電筒。
救援運輸:水路兩棲車、玻璃鋼沖鋒舟、充氣橡皮艇、救生浮船、氣墊船。
搶險工具:鐵鍬、洋鎬、工兵鏟、鈀、鋤頭、十磅錘、砍刀、方鏟、電鋸、切割機、擴張器、救生繩、千斤頂、塑料袋。
穿戴裝備:防汛戰斗服、防寒雨衣、雙背帶、救生衣、水鞋、毛巾、水壺、頭盔、氧氣瓶、潛水服、氧氣罩。
水上自救裝備:救生圈、救生浮筒、手環式救生衣。
儀器類:水濃度測量儀、水位測量儀、水質測量儀、水位監測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